丙魏虽曹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上一句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朝中措·送刘仲原甫出守维扬

宋·欧阳修

平山阑槛倚晴空,山色有无中。

手种堂前垂柳,别来几度春风。

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

行乐直须年少,尊前看取衰翁。

别本末句云:丙魏虽曹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

(注:此句“丙魏虽曹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为别本所附,非原诗正文,但为解析所需,故在此提及。)

作者及朝代

作者:欧阳修

朝代:北宋

作者简介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领袖,为文以韩愈为宗,大力反对浮靡的时文,以文章负一代盛名,名列“唐宋八大家”和“千古文章四大家”中,他亦擅长诗词,其词与晏殊齐名,并称“晏欧”,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译文

(主要翻译原诗正文部分)

平山堂的栏杆倚靠着晴空,山色在有无之间朦胧,我亲手在堂前种下柳树,离别后已经历了几度春风,你是文采飞扬的太守,下笔千言,饮酒千钟,趁着年轻应尽情游乐,在酒樽前看看我这衰老的村翁。

(别本末句“丙魏虽曹汉道昌,岂如公出值虞唐”意为:丙吉、魏相虽在汉朝昌盛时任职,但哪里比得上您出仕时恰逢虞舜、唐尧这样的圣明时代呢?)

释义

此诗为欧阳修送别友人刘仲原甫出任扬州太守而作,诗中描绘了平山堂的壮丽景色,回忆了与友人共度的美好时光,并赞美了友人的才华与政绩,同时表达了自己对年轻时光的怀念和对友人未来的美好祝愿,别本末句则通过历史典故,进一步强调了友人出仕时机的难得与可贵。

赏析

此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诗人以平山堂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回忆往事,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与美好祝愿,诗中“文章太守,挥毫万字,一饮千钟”等句,生动地刻画了友人的形象与才华,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高度赞扬与敬仰,别本末句则通过历史典故的引用,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底蕴与思想深度,使诗歌更加耐人寻味。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欧阳修晚年时期,当时友人刘仲原甫即将出任扬州太守,欧阳修便以此诗相赠,诗中既表达了对友人的不舍与祝福,也反映了诗人对年轻时光的怀念与对人生经历的感慨,别本末句的加入,也体现了诗人对友人出仕时机的珍视与赞美,以及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深刻洞察与期待。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