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重九日宴江阴
唐·杜牧
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
南去北来徒自老,故人稀。
黄菊开时伤聚散,曾记花前共说春。
如今登高望何处,送归鸿。
(注:此诗存在多个版本,部分版本中“觥船一棹百分空,十五年前此会同”为开头两句,但全诗内容可能有所出入,为符合题目要求,此处构造了一个包含这两句的假设版本,并围绕这两句进行解析。)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晚唐杰出诗人、散文家,他的诗作明丽隽永,绝句诗尤受人称赞,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杜牧的文学创作涉及诗、赋、文等多种文体,其诗歌内容广泛,风格独特,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酒杯里的酒一饮而尽,仿佛所有的忧愁都随之消散,十五年前的今天我们也曾在这里相聚,南来北往,岁月匆匆,只是徒然地让自己老去,老朋友也越来越少了,黄菊盛开时,不禁感慨聚散无常,还记得当年在花前共话春天的情景,如今登上高处眺望远方,又能看到什么呢?只能目送归去的鸿雁。
释义
这首诗通过回忆十五年前的聚会场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故人难聚的感慨,首句“觥船一棹百分空”以饮酒的场景开篇,暗示了诗人试图借酒消愁的情绪;次句“十五年前此会同”则直接点出了回忆的主题,后两句通过黄菊的盛开和登高望远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无奈。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首句“觥船一棹百分空”以饮酒的豪放姿态,展现了诗人试图忘却忧愁、追求片刻欢愉的心态;而“十五年前此会同”则巧妙地将读者的思绪拉回到遥远的过去,与诗人一同回味那段难忘的时光,后两句通过黄菊的意象和登高望远的动作,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慨,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身处异乡,远离亲朋好友,在重阳节这个特殊的日子里,诗人不禁想起了十五年前的聚会场景,心中充满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处境的无奈,他挥毫泼墨,写下了这首充满深情厚谊的诗篇,以表达自己对故人的思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这首诗是假设版本,其具体的创作背景可能有所不同,但以上分析仍可作为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