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记琴
朝代:清代
作者:龚自珍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
音徽凄断灯前影,风雪交加夜半心。
作者简介
龚自珍(1792年-1841年),字璱人,号定庵,浙江仁和(今杭州)人,清代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近代思想启蒙的先驱者之一,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
译文
想要描绘出那荒寒的景象却没有擅长绘画的人,幸好有擅长弹奏悲壮琴音的人能够将那情感传达,琴声在灯前显得凄断,如同风雪交加的夜半时分的心情。
释义
“欲记荒寒无善画,赖传悲壮有能琴”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荒寒景象难以用画笔描绘的遗憾,以及对于能够通过琴声传达悲壮情感的欣慰,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琴声所传达出的凄断与风雪交加般的悲壮情感。
赏析
龚自珍的这首诗以琴音为媒介,传达了诗人对于荒寒与悲壮情感的深刻感悟,前两句通过对比“无善画”与“有能琴”,突出了琴声在传达情感方面的独特优势,后两句则通过具体的意象“灯前影”与“夜半心”,将琴声的凄断与悲壮情感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展现了龚自珍作为文学家的深厚功底。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龚自珍个人的经历和情感有关,龚自珍生活在一个动荡的时代,他对于社会的黑暗与不公有着深刻的洞察和感受,在这样的背景下,他或许通过这首诗来表达自己对于荒寒与悲壮情感的独特感悟,以及对于能够通过琴声等艺术形式传达这些情感的欣慰,这首诗也反映了龚自珍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相信艺术能够超越语言的限制,传达出更加深刻的情感。
是对龚自珍《记琴》一诗的全面解析,包括诗词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等方面,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