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赠别友人
唐·刘禹锡
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
情厚千里远犹近,谊长五载路非遥。
心交不语胜千言,但愿共朝朝与暮。
他日重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注:为了符合您的要求,我创作了一首融合了您提供的关键词的古诗,并模拟了唐代诗人刘禹锡的风格,这首诗并非刘禹锡的真实作品,而是基于您的要求进行的创作。)
作者简介
刘禹锡,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他的诗歌风格清新自然,语言简练明快,富有哲理性和批判精神。
译文
十年来我们一直是穿着青衿(学生装)时的朋友,相识相知;你从千里之外赶来,并非是因为我用白璧(贵重的礼物)相邀,我们的情谊深厚,即使相隔千里也感觉近在咫尺;五年的友谊之路,并不觉得遥远,心灵的交流无需多言,胜过千言万语;只愿我们能够朝朝暮暮,共度时光,等到将来某一天重逢时,或许你已认不出我,因为那时我已满面尘土,鬓发斑白。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首联“十年长自青衿识,千里来非白璧招”点明了诗人与友人相识已久,且友情纯粹,不受物质利益的影响,颔联“情厚千里远犹近,谊长五载路非遥”进一步强调了友情的深厚和距离的无碍,颈联“心交不语胜千言”则表达了心灵相通的重要性,尾联则通过想象未来重逢时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无常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离别的不舍,通过“青衿识”和“白璧招”的对比,突出了友情的纯粹和无私,诗人还通过“情厚千里远犹近”和“谊长五载路非遥”等句,展现了友情的跨越时空的力量,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
创作背景
(注:由于这首诗是模拟创作的,所以以下创作背景为虚构)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刘禹锡晚年时期,当时他或许正面临离别友人的情境,在长期的仕途起伏和人生阅历中,刘禹锡深刻体会到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友人的感激和不舍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重逢的期盼和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在诗中,他巧妙地运用了“青衿识”和“白璧招”等意象,以及“情厚千里”和“谊长五载”等表达,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