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南山田中行
唐·李贺
秋野明,秋风白,塘水漻漻虫啧啧。
云根苔藓山上石,冷红泣露娇啼色。
荒畦九月稻叉牙,蛰虫催叶鸣槎枿。
垂穗欲枯更青鲜,行人悠起广长嗟。
瘦藤穿石洞,幽径息桃华。
烟霞迥,林木深,
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
秋风淅沥雨萧飒,秋气苍凉叶萎蔫。
谁看青简一编书,不遣花妖笑白头。
作者及朝代
李贺(790年-817年),字长吉,唐代著名诗人,河南福昌(今河南宜阳县)人,他生活在中唐时期,以其奇特的想象力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被誉为“诗鬼”,李贺的诗作常描绘幽奇冷峭的意境,语言瑰丽奇特,情感深沉激越。
作者简介
李贺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自幼聪颖,七岁能诗,他一生仕途不顺,郁郁不得志,年仅二十七岁便因病去世,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秋天的田野明亮,秋风洁白,池塘水清澈,虫声啧啧,山石的根部覆盖着苔藓,冷艳的红花在露水中娇啼,九月荒畦里的稻子参差不齐,蛰虫在枯叶中鸣叫,稻穗虽然将要枯萎,但看上去却更加青鲜,行人悠然地发出长长的叹息,瘦藤穿过石洞,幽静的小径旁桃花已谢,烟霞遥远,林木幽深,山鸟自鸣“泥滑滑”,行人对坐马萧萧,秋风淅沥,秋雨萧飒,秋气苍凉,树叶萎蔫,谁来看这一卷青简之书,不让花妖嘲笑我白头。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田野的荒凉景象,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自然与人生的苍凉与无奈。“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以山鸟的叫声和行人的马蹄声相互映衬,营造出一种孤寂而凄凉的氛围。
赏析
这首诗以秋日田野为背景,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感悟,诗中“山鸟自呼泥滑滑,行人相对马萧萧”两句尤为精彩,既描绘了自然景象的生动与真实,又寓含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山鸟的叫声和行人的马蹄声相互交织,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美,同时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贺仕途不顺、生活困顿的时期,面对社会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奈,诗人通过描绘秋日田野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苦闷,诗中也蕴含着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追求,在这首诗中,李贺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他作为“诗鬼”的独特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