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的释义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早梅

宋·张道洽

颇怪梅花不肯开,岂知有意待春来。

灯前玉立冰肌瘦,月下风前自在开。

作者及朝代

张道洽,南宋诗人,生卒年不详,字泽民,号竹斋,衢州(今属浙江)人,曾从学于杨万里,理宗淳祐间,以诗名,与戴复古齐名,有《竹斋诗集》,张道洽的诗歌多抒发个人情怀,风格清新自然,尤其擅长咏梅诗。

作者简介

张道洽生活在南宋末年,这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国家面临着外族的威胁和内政的腐败,张道洽并没有因此消沉,而是通过自己的诗歌来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他的咏梅诗尤为著名,通过对梅花的描绘,寄托了自己高洁的品格和对未来的希望。

译文

我责怪梅花迟迟不肯开放,哪里知道它是有意等待春天的到来,在灯前,它如同玉立冰肌的美人般清瘦,在月光下、风中,它自由自在地绽放。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写梅花迟开的现象,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独特品格的赞美,首句“颇怪梅花不肯开”表达了诗人对梅花迟开的疑惑和不解;次句“岂知有意待春来”则揭示了梅花迟开的真正原因——它是在等待春天的到来,体现了梅花的坚韧和执着,后两句则进一步描绘了梅花在灯前月下、风中自由绽放的美丽景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和自在。

赏析

这首诗以梅花为题,通过拟人化的手法,赋予了梅花以人的情感和意志,诗人通过“颇怪”和“岂知”两个词语的对比,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对梅花迟开的疑惑和最终的理解,诗人还通过描绘梅花在灯前月下、风中自由绽放的景象,突出了梅花的高洁、坚韧和自在的品格,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对生活的热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南宋末年的社会现实有关,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诗人可能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但他并没有因此放弃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梅花作为一种坚韧、高洁的象征,成为了诗人表达这种情感的重要载体,通过咏梅,诗人寄托了自己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对坚韧品格的赞美,这首诗也可能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某种不满和批判,通过梅花迟开的现象来暗示社会的黑暗和压抑,尽管环境艰难,诗人仍然坚信春天会到来,梅花会绽放,这也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坚韧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