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空寂吟
唐·拾得
知世如梦无所求,无所求心普空寂。
还似梦中随梦境,成就河沙梦功德。
作者简介
拾得,唐代高僧,与寒山子齐名,相传拾得是国清寺丰干禅师在赤城山道旁所拾,因名拾得,他与寒山子时相过从,常栖隐于寒岩,行迹怪诞,言语非常,相传是文殊菩萨化身,他们的诗歌大多散佚,由后人辑成《寒山子诗集》,存诗三百余首,内容多抒发世态炎凉及人生如寄的感慨,宣扬出世思想。
译文
深知世间万物皆如梦幻泡影,因此心中无所追求;
心中既然无所追求,便能普遍达到空寂无碍的境界。
这就像在梦中随着梦境的流转,
在无数梦境中成就了如恒河沙数般的功德。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透彻理解和超脱态度,诗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虚幻不实的,如同梦境一般,因此他心中无所追求,达到了空寂无碍的境界,这种境界就像是在梦中随着梦境的流转,虽然身处梦境,但内心却保持着清醒和超脱,从而在无数梦境中成就了如恒河沙数般的功德。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诗人通过“知世如梦”的比喻,揭示了世间万物的虚幻性,从而引导人们放下执念,追求内心的空寂无碍,诗人也通过“还似梦中随梦境”的描绘,展现了他在梦境中的超脱和自在,进一步强调了内心空寂的重要性,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
创作背景
拾得生活在唐代,这是一个佛教文化繁荣发展的时期,拾得作为一位高僧,对佛教教义有着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世事的透彻理解和超脱态度,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佛教中关于空寂无碍的深刻教义,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可能与拾得个人的修行经历和感悟有关,也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对人们思想的影响和启迪。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空寂吟》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启发性的古诗,它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深刻洞察和超脱态度,同时也向世人传达了佛教中关于空寂无碍的深刻教义,这首诗不仅具有文学价值,更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