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
唐·贯休
柯山老人九十余,乱发不栉瘦如枯。
一双重瞳光烁烁,犹能飞步疾于凫。
作者简介
贯休,唐代著名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人,七岁出家,一生游历四方,遍访名山古刹,与众多文人墨客有交往,他的诗作风格独特,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常借自然景物抒发人生哲理,对后世有一定影响,贯休还是一位书法家,擅长草书,有“姜体”之称。
译文
柯山上的老人已经九十多岁了,他的头发散乱着,未经梳理,身体瘦得如同干枯的树枝,但他却拥有一双重瞳(传说中圣人或异人的特征),目光烁烁有神,行动起来脚步轻快,甚至能像野鸭一样疾飞。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柯山老人的外貌与行动,展现了他虽年事已高但精神矍铄、生命力顽强的形象,乱发不栉、瘦如枯枝的外貌描写,突出了老人的年迈与衰弱;而一双重瞳、飞步疾于凫的描写,则表现了老人内在的活力与精神力量。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刻画了一个生动鲜明的老人形象,诗人通过对比与夸张的手法,将老人的年迈与衰弱与内在的活力与精神力量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老人不屈不挠、生命力顽强的品质,诗中的“一双重瞳”也增添了神秘色彩,使读者对这位老人产生了更多的遐想与敬意,整首诗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意味,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贯休在游历过程中,遇到了一位居住在柯山上的老人,被其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首诗,在唐代,佛教盛行,许多文人墨客都受到佛教思想的影响,贯休作为一位诗僧,更是对生命、对自然有着独特的感悟与理解,这首诗正是他这种感悟与理解的体现,通过描绘柯山老人的形象,传达了诗人对生命力量的赞美与敬畏,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对老年人的尊重与关怀,体现了当时社会的和谐与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