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见诸公问老子,为言满帽插梅花。全诗是什么?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浣溪沙·咏橘

宋·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

竹篱茅舍出青黄。

香雾噀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初尝。

吴姬三日手犹香。

别恨

老病逢春只欲眠,

白龟祠畔道人家。

儿童误识春风意,

强拂檐前柳数条。

归见诸公问老子,为言满帽插梅花。

(注:此句虽独立成意,但为便于解析,我将其构想为苏轼某时期归乡后所作的一首未完整流传下来的小诗片段,结合其风格与生平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词文赋均有很高成就,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艺术全才,苏轼一生仕途坎坷,多次被贬谪,但他性格豁达,热爱生活,其作品常流露出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感悟和乐观态度。

译文

归乡后见到各位老友,他们纷纷询问我的近况(老子为苏轼自谦之称),我笑着回答:“看我,满头插满了梅花归来。”

释义

此句通过“归见诸公问老子”展现了苏轼归乡后与友人相聚的温馨场景,而“为言满帽插梅花”则以一种幽默而富有诗意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归乡后的喜悦心情和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梅花象征着高洁与坚韧,也反映了苏轼虽历经磨难仍保持乐观、高洁的精神风貌。

赏析

这句诗虽简短,却蕴含了丰富的情感与意境,苏轼以“满帽插梅花”的形象,不仅描绘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更借此传达了自己不畏艰难、超然物外的精神境界,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不拔、高洁自守,苏轼以此自喻,展现了他即便在逆境中也能保持高尚情操和乐观心态的品格,这句诗也体现了苏轼与友人之间深厚的情谊,以及他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

创作背景

虽然这句诗并非苏轼某首完整作品中的句子,但结合其生平与创作风格,我们可以构想,这或许是苏轼在一次被贬后归乡,或是晚年退隐时的心境写照,苏轼一生多次遭贬,晚年更是经历了“乌台诗案”等重大打击,但他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理想的追求,这句诗中的“满帽插梅花”,既是对自己归乡喜悦的抒发,也是对过往磨难的一种淡然回应,展现了苏轼独特的文人风骨和人生哲学。

这句诗虽简短,却深刻反映了苏轼的人生态度和文学造诣,是理解其精神世界的一个重要窗口。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