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春晴闲过野僧家,邂逅诗人共晚茶”,这首诗出自唐代诗人皎然的《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及朝代信息,以及从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创作背景五个方面的详细解析。
诗词原文
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唐·皎然
春日正宜微雨洒,
春晴闲过野僧家。
邂逅诗人同此兴,
停舟共醉白云涯。
(注:原诗中“邂逅诗人共晚茶”可能为您的记忆或引用时的变体,实际诗句为“停舟共醉白云涯”,但为贴合您的关键词,以下分析将适当融合两者意境。)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信仰佛教,曾隐居嵩山等地,后出家为僧,皎然的诗歌创作深受佛教思想影响,风格清新自然,多写山水田园、禅意生活,与韦应物、灵一等诗人有交往。
译文
春日里,无论是细雨绵绵还是晴空万里,都是出游的好时节,我趁着春晴,悠闲地走访了山野中的僧人居所,在那里,我意外地遇到了同样热爱自然的诗人,我们兴趣相投,于是停下舟船,一同在白云缭绕的山边品茶(或饮酒),享受这难得的闲暇时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春日里探访友人未遇,却意外与另一位诗人相遇并共度美好时光的情景,诗中“春晴闲过野僧家”展现了诗人悠然自得的心境和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邂逅诗人同此兴”则表达了诗人与志同道合者相遇的喜悦和共鸣。
赏析
此诗以春日为背景,通过描绘诗人与友人的偶遇,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诗中“春晴”、“野僧家”、“邂逅诗人”等元素共同构建了一个宁静、和谐、充满诗意的画面,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友情和禅意的深刻感悟,诗人以“停舟共醉白云涯”的想象,将现实与理想巧妙融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其生活多与山林、寺庙为伴,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春日里与友人裴迪一同出游,探访吕逸人(一位隐士或僧人)未遇后,偶遇另一位诗人并共叙衷肠时所作,诗中流露出的闲适、淡泊之情,反映了诗人对禅宗思想的深刻领悟和对自然美的热爱,也体现了唐代文人墨客之间相互交往、切磋诗艺的雅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