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登楼
唐·韦庄
昔人何处去,东望一徘徊。
废苑烟芜合,遗宫路陌衰。
山横城上势如压,角动楼头声正悲。
惆怅南朝事,长江独自今。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庄(约836年-约910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韦庄,字端己,京兆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附近)人,晚唐至五代时期著名诗人、词人,他生活在晚唐社会动荡不安的年代,亲身经历了黄巢起义和唐朝的灭亡,后入蜀依附王建,曾任前蜀宰相,韦庄的诗风清新自然,词则婉约含蓄,多抒发离愁别绪和个人感慨,对后世词的发展有重要影响,与温庭筠并称“温韦”,是“花间派”的重要代表人物。
译文
从前的人去了哪里?向东眺望,心中满是徘徊与寻觅,废弃的皇家园林被烟雾和杂草覆盖,曾经的宫殿道路如今已衰败不堪,山峦横亘在城墙上,仿佛有千钧之重,压迫着人心;号角在城楼上响起,声音悲壮,令人心生哀愁,回想起南朝的往事,心中满是惆怅,只有那长江水依旧独自流淌,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发了诗人对南朝故都(可能是南京)昔日繁华不再、历史沧桑的感慨,诗中“山横城上势如压”一句,以山的雄伟反衬出城的荒凉,暗示着历史的重压;“角动楼头声正悲”则通过号角声的悲壮,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哀愁与对过往的怀念。
赏析
韦庄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通过对废苑、遗宫、山势、角声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凄凉、悲壮的氛围,深刻表达了诗人对南朝历史兴衰的感慨和对时局变迁的无奈,诗中“山横城上势如压”与“角动楼头声正悲”两句,尤为精彩,前者以视觉形象传达出历史的沉重,后者则以听觉感受加深了情感的悲凉,两者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创作背景
韦庄生活在晚唐至五代时期,这是一个社会动荡、政权更迭频繁的时代,他亲身经历了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对历史的沧桑有着深刻的体会,此诗可能是韦庄在游览南朝故都时,面对眼前的废墟和遗迹,心中涌起对往昔繁华的怀念和对现实无奈的感慨,从而创作而成,通过这首诗,韦庄不仅表达了对南朝历史的追忆,也寄托了自己对时代变迁、国家兴衰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