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村居
唐·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南邻仅有瓜牛庐,转盼卷去无遗余。
作者及朝代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
作者简介
杜甫出身于京兆杜氏,乃北方的大士族,其祖父杜审言是初唐著名诗人,父亲杜闲曾任兖州司马、奉天县令等职,杜甫早年曾游历四方,并多次应试不第,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前往投奔唐肃宗,授左拾遗,后因直言进谏,触怒权贵,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晚年漂泊西南,最终在四川成都由严武等人资助建成浣花草堂居住,世称“杜工部”、“杜少陵”,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
译文
草堂的南北绿水缭绕、春意荡漾,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没有因为迎客而打扫,只是为了你的到来,我家草门首次打开,离集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境贫寒只有陈酒浊酒招待,南边的邻居只有简陋的蜗牛壳般的小屋,可是一场大风将它卷去,不留一点痕迹。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草堂的清幽环境,以及他因友人来访而感到的喜悦,诗中通过“春水”、“群鸥”、“花径”、“蓬门”等意象,展现了诗人淡泊名利、与世无争的生活态度,而“南邻仅有瓜牛庐,转盼卷去无遗余”则借南邻小屋被风卷走的情景,隐喻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不安和百姓生活的艰辛。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开篇,通过描绘草堂周围的春水、群鸥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清幽的氛围,诗人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两句,表达了对友人来访的喜悦之情,而“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则进一步展现了诗人生活的清贫和待客的真诚,最后两句“南邻仅有瓜牛庐,转盼卷去无遗余”则通过对比和隐喻,揭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生活的艰难,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展现了杜甫作为现实主义诗人的深刻洞察力和人文关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肃宗上元二年(761年)春,杜甫在成都草堂定居之后,杜甫已经历了安史之乱和长期的漂泊生活,对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疾苦有了深刻的认识,在草堂定居后,他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但心中仍时刻关注着国家和人民的命运,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草堂的清幽环境和待客的真诚情感,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