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林已熟灯相馈,雪窖初开芋可羹。出自哪首诗?

春秋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居杂咏

朝代:清代

作者:郑板桥

霜林已熟灯相馈,雪窖初开芋可羹。

野老村居无别事,闲来惟是酒盈樽。

作者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板桥,江苏兴化人,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他是“扬州八怪”之一,以诗书画三绝著称于世,郑板桥的诗作清新脱俗,富有生活气息,常描绘自然景物与田园生活,表达其对世态炎凉的深刻洞察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其书法和绘画亦独具风格,尤其是“板桥体”书法和竹石画,更是名扬四海。

译文

霜后的树林果实已经成熟,人们相互赠送灯笼以示庆祝;雪封的窖藏刚刚开启,里面的芋头正好可以用来做羹,我这个山野老人居住在村子里没有别的事情可做,闲暇之时只是把酒斟满酒杯。

释义

首句“霜林已熟灯相馈”描绘了秋天霜降后,林中的果实成熟,人们以灯笼相赠,庆祝丰收的喜悦,次句“雪窖初开芋可羹”则转至冬日,雪封的窖藏被打开,里面的芋头成为美味佳肴,象征着在艰难岁月中的温暖与希望,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自己山居生活的闲适与淡泊,没有世俗的纷扰,只有酒香陪伴。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山居生活画面,前两句通过“霜林”与“雪窖”的对比,展现了四季的更迭与自然的馈赠,同时也隐含了诗人对人生经历的深刻感悟,后两句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满足与享受,展现了其超然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既有对自然的赞美,也有对人生的哲思。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郑板桥晚年山居时期,此时的郑板桥已经历了仕途的坎坷与人生的起伏,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他选择归隐山林,过上了简朴而宁静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了自己对自然、对生活的热爱与珍惜,同时也寄托了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追求,这首诗不仅是对山居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诗人内心世界的一次深情流露。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