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边不是常萧索,终忆巢居访老仙。出自哪首诗?

春秋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访隐者

唐·贾岛

寻真误入蓬莱岛,香风不动松花老。

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眼边不是常萧索,终忆巢居访老仙。

作者及朝代

贾岛(779年-843年),字浪仙,一作阆仙,唐朝河北道幽州范阳(今河北涿州)人,唐代诗人,早年出家为僧,号无本,自号“碣石山人”,据说在洛阳的时候因当时有命令禁止和尚午后外出,贾岛做诗发牢骚,被韩愈发现其才华,后受教于韩愈,并还俗参加科举,但累举不中第,唐文宗的时候被排挤,贬做长江主簿,唐武宗会昌年初由普州司仓参军改任司户,未任病逝。

作者简介

贾岛是唐代著名的苦吟派诗人,他一生以作诗为乐,追求词句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他的诗作多写荒凉枯寂之境,擅长五律,刻意炼字,力求新奇,人称“诗奴”,他的诗风清峭瘦硬,对后世有较大影响。

译文

我寻访隐者误入仙境般的蓬莱岛,那里松花飘香,松花随风飘落,香气久而不散。

采灵芝的隐者还未归来,只见满地的白云无人清扫。

岩壁间的石扉松径长久以来都是寂静无声,只有隐居者独自来来去去。

我眼前的景象并非总是萧索荒凉,最终我还是怀念起那巢居的隐士,想要再次拜访那位老神仙。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隐者居住的环境和隐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的敬仰,诗中“蓬莱岛”象征着仙境,“松花老”和“白云满地”则描绘了隐者居住环境的清幽与宁静,而“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则进一步强调了隐者生活的孤独与自在,最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隐者生活的怀念和向往。

赏析

这首诗以访隐者为线索,通过描绘隐者居住的环境和隐者的生活状态,展现了隐逸生活的清幽与自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绘,使得隐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状态跃然纸上,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的敬仰。

在炼字方面,贾岛一如既往地追求新奇和精炼,如“香风不动松花老”中的“不动”二字,既写出了香风的轻柔与持久,又突出了松花的香气之浓,又如“岩扉松径长寂寥”中的“长寂寥”三字,既写出了岩扉松径的寂静无声,又突出了隐者生活的孤独与自在。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贾岛在寻访隐者时所作,贾岛一生以作诗为乐,追求词句的精炼与意境的深远,他常常游历山水之间,寻访隐者,以寻求心灵的宁静和创作的灵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描绘隐者居住的环境和隐者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自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隐者的敬仰,也反映了唐代士人追求精神自由和超脱世俗的普遍心态。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