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西山行
唐·韦应物
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
远望云峰千叠翠,近观碧水万重流。
渔歌唱晚归帆影,雁字回时暮色收。
此景此情何处有,人间仙境在此游。
(注:此诗为根据关键词及要求虚构创作,历史上韦应物并无此确切作品。)
作者简介
韦应物(约737年-约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太子右庶子、苏州刺史等职,他的诗歌以描写山水田园生活著称,风格清新淡雅,情感细腻深沉,是唐代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译文
乘坐小船在如画的屏风般展开的山水间行驶了十里,自己仿佛置身于西山那片绚烂的红雨之中,远远望去,云雾缭绕的山峰层层叠叠,翠绿欲滴;近处观看,碧绿的河水潺潺流淌,仿佛有万重之多,傍晚时分,渔歌响起,归帆点点,大雁南飞,天色渐暗,暮色四合,这样的景色和心情,在人间哪里还能找到呢?这里简直就是人间仙境,让人流连忘返。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舟行于山水之间的所见所感,展现了西山红雨、云峰翠叠、碧水万重的壮丽景色,以及渔歌唱晚、雁字回时的宁静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以及身处仙境般的愉悦心情。
赏析
本诗以“舟行十里画屏上,身在西山红雨中”开篇,既点明了游览的地点和方式,又以“画屏”和“红雨”两个生动的意象,勾勒出一幅绚丽多彩的山水画卷,诗人通过远望和近观的视角转换,进一步描绘了西山的壮丽景色,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后两句则通过渔歌、归帆、大雁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和谐的氛围,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画意。
创作背景
(虚构)韦应物在任苏州刺史期间,因公务繁忙,久未得闲游览山水,一日,他终于有机会乘船游览西山,被眼前的美景所震撼,遂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喜悦和感慨,诗中不仅描绘了西山的自然美景,也反映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以及追求心灵宁静和自由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