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桃源坞
唐·刘长卿
千载桃源信不通,镜湖西坞擅春风。
谷声应钟鼓,山色入楼红。
云气浮丹槛,松阴落翠桐。
此中真意趣,何必问尘寰。
作者简介
刘长卿(约726年—约786年),字文房,唐代著名诗人,河间(今属河北)人,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后因事贬谪,仕途坎坷,刘长卿的诗多写山水田园,风格清新自然,尤善五言律诗,有“五言长城”之称,他的作品在唐代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也有一定影响。
译文
千百年来传说中的桃源仙境难以寻觅,而镜湖西边的坞却独自享有春天的美景,山谷间回荡的声音如同钟鼓齐鸣,山色映入楼阁,染红了楼台,云彩缭绕在红色的栏杆之上,松树的阴影落在翠绿的梧桐树下,这里真是意趣无穷,何必再去问那尘世间的纷扰呢?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镜湖西坞的春日美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首句“千载桃源信不通”用典,借指难以寻觅的理想之境;次句“镜湖西坞擅春风”则点明主题,赞美镜湖西坞的春色之美,后四句进一步描绘坞中的自然景色,以及诗人在此中的心境感受。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的笔触描绘了镜湖西坞的春日美景,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向往,首句用典,既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之境的追寻,也暗示了现实世界的纷扰和无奈,次句则直接点题,赞美了镜湖西坞的春色之美,为全诗奠定了基调,后四句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将坞中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心境感受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宁静致远的意境,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刘长卿在贬谪期间所作,当时他仕途不顺,心情抑郁,于是寄情山水,以寻求心灵的慰藉,镜湖西坞的美景触动了他的情感,使他忘却了尘世的烦恼,从而写下了这首赞美自然之美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尘世纷扰的厌倦,也可以体会到他在逆境中寻求精神寄托的坚韧和执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