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出自哪首诗?

生辉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秋宵月下有怀

唐·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续篇(非原诗内容,但符合关键词意境构想)

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

残梦悠悠心未安,思君不见月空圆。

(注:续篇为根据关键词构想的内容,非李白原诗,以下分析基于整体构想进行)

作者简介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他的诗歌想象丰富,风格豪放飘逸,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白一生游历四方,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反映了他的豪情壮志、人生哲理以及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译文

秋夜,明月高悬于天空,清辉洒落,露珠沾湿了地面,受惊的乌鹊还未安定下来,萤火虫卷帘飞入室内,庭院中的槐树影子稀疏,邻居的捣衣声在夜晚显得格外急促,美好的相聚遥遥无期,我只能独自站立,望着远方,心中满是期盼与失落。

酒醒之后,宾客已散,我独自感到凄凉悲伤,躺在枕头上多次挥泪,为国家的命运担忧,残梦萦绕,心中难以安宁,思念着你(或国家、理想),却只见月圆人未圆。

释义

这首诗及续篇描绘了诗人在秋夜月下的孤独与忧思,前半部分通过秋夜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或美好时光的思念,续篇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通过“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等句,展现了诗人酒醒后的孤独与对国家的深深忧虑。

赏析

这首诗及续篇以秋夜为背景,巧妙地将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深沉而悠远的意境,诗人通过对秋夜月色的描绘,以及酒醒后的孤独与忧思,表达了对亲友的思念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续篇中的“酒醒客散独凄然,枕上屡挥忧国泪”更是将诗人的情感推向高潮,展现了其深沉的家国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虽然续篇并非李白原诗,但我们可以根据李白的生平及创作风格,构想一个可能的创作背景,李白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对国家的命运有着深刻的关注,在某个秋夜,他或许与友人相聚,畅谈国家大事,然而酒醒之后,宾客已散,只留下他独自面对清冷的月光和内心的忧虑,这种孤独与忧思促使他写下了这首诗及续篇,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和对未来的无限期盼,这仅是一种构想,实际创作背景可能有所不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