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陆游
归来灯火茅檐夜,且复狂歌鼓盎盆。
世事无端常自扰,此身何处得安存?
空山寂寂人稀到,老树苍苍鸟独喧。
幸有浊醪堪自适,何须更问世间尘。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回到茅屋,点亮灯火,已是夜晚,姑且再次放声高歌,敲打瓦盆伴奏,世上的事情总是无缘无故地自我困扰,我这身体又能在哪里找到安宁呢?空旷的山林寂静无人,只有老树和独自喧闹的鸟儿,幸好还有浊酒可以自我慰藉,何必再去过问世间的尘埃呢?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归隐山林后的生活状态与心境,首联“归来灯火茅檐夜,且复狂歌鼓盎盆”直接点题,表现了诗人夜晚归家后的自在与洒脱,颔联“世事无端常自扰,此身何处得安存”则透露出诗人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安宁生活的渴望,颈联“空山寂寂人稀到,老树苍苍鸟独喧”以景写情,进一步渲染了山林的寂静与诗人的孤独,尾联“幸有浊醪堪自适,何须更问世间尘”则表达了诗人以酒为伴、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
赏析
这首诗以自然质朴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归隐后的宁静生活与淡泊心境,诗人通过描绘夜晚归家、狂歌击鼓、山林寂静等场景,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诗人也借酒消愁,以酒为伴,表现出一种超脱世俗、自我慰藉的生活态度,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复国,但多次遭受排挤和打击,晚年退居山阴,过着闲居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诗人通过描绘归隐后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厌倦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奈和超脱的情感,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的个人心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