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宋·释绍嵩
蝉蜕岩间果是无,世人妄想可怜渠。
秋来满院风摇竹,夜静孤灯月照庐。
野老村居无俗客,山僧寺里有清书。
此中真意谁能解,独坐闲吟兴有余。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动于南宋时期,以诗文名世,尤其擅长描绘山林隐逸生活和表达禅意,其作品多反映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
译文
蝉在岩石间蜕壳留下的壳果然是不存在的,世人对此的妄想真是可怜啊,秋天到来时,满院的风吹动竹子,夜晚寂静时,孤灯照耀着房屋,月光洒满一地,山野老人居住在村里没有俗客打扰,山寺里的和尚有清净的书籍可读,这里面的真正含义谁能理解呢?我独自坐着,悠闲地吟诵诗歌,兴致盎然。
释义
首联“蝉蜕岩间果是无,世人妄想可怜渠”以蝉蜕为喻,指出世人对某些事物的妄想和执着是徒劳的,颔联和颈联则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以及远离尘嚣的自在,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享受,以及独自品味其中真意的悠然自得。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蝉蜕、秋风、孤灯、月照等自然景象,以及山野老人和山寺和尚的生活状态,展现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热爱和对世俗妄想的超脱,首联以蝉蜕为引子,巧妙地引出了世人对事物的妄想和执着,为全诗奠定了基调,颔联和颈联则通过细腻的笔触,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刻画得淋漓尽致,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享受,以及独自品味其中真意的悠然自得,使全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很可能是释绍嵩在山居期间所作,作为一位僧人,他长期生活在山林之中,对自然和人生有着深刻的感悟,这首诗通过描绘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清幽,以及远离尘嚣的自在,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妄想的超脱和对自然人生的热爱,也反映了诗人对山居生活的深刻理解和享受,以及独自品味其中真意的悠然自得,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选择隐居山林,以诗文为伴,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