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剑外忽传收蓟北
唐·陆游
放翁憔悴鬓成丝,空有西游千首诗。
蜀魄春啼血满花,乌衣夜哭月当楼。
百年世事空悠悠,壮志消磨不尽愁。
却忆当年醉眠处,细雨斜阳梦旧游。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放翁(陆游自称)面容憔悴,两鬓已斑白如丝,虽然游历西方(指四川等地)写下了无数诗篇,但心中却满是空虚,春天里,杜鹃鸟在花丛中啼叫,仿佛啼出了满树的血泪;夜晚,乌鸦在楼台上啼哭,映照着凄冷的月光,百年的世事如梦一般空悠悠地过去,曾经的壮志豪情也被无尽的忧愁消磨殆尽,回想起当年醉卧之地,细雨绵绵,夕阳西下,梦中又回到了那些旧日的游历。
释义
这首诗表达了陆游晚年时的感慨与无奈,首句“放翁憔悴鬓成丝”直接描绘了诗人的苍老形象;次句“空有西游千首诗”则透露出诗人虽有才华却未能实现抱负的遗憾;后两句通过杜鹃啼血、乌鸦夜哭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过往岁月的怀念。
赏析
这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凄美,是陆游晚年心境的真实写照,诗人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将自己的情感寄托其中,使得整首诗既具有画面感又富有深意,诗人也通过对比的手法,将自己年轻时的壮志与晚年时的无奈进行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内心的失落与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陆游晚年时期,当时南宋朝廷偏安一隅,陆游虽然心怀壮志,但始终未能得到重用,晚年更是疾病缠身,生活困顿,在这样的背景下,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过往岁月的怀念以及对现实处境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作为一位爱国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个人命运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