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锦城行
唐·杜甫
锦城如海行不极,马迹重重车毂击。
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家宿?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译文
锦官城(成都)繁华如海,行走其中仿佛没有尽头,马蹄印重重叠叠,车轮撞击之声不绝于耳,万里桥畔酒家林立,游人到此,不知该选择哪一家投宿才好。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成都(锦城)的繁华景象,首句“锦城如海行不极”以海喻城,形容成都的广阔与繁华,行走其中仿佛没有尽头;次句“马迹重重车毂击”则通过马蹄印和车轮声,进一步渲染了城市的喧嚣与热闹,后两句则具体描绘了成都的市井生活,尤其是万里桥边的酒家,吸引了无数游人驻足。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唐代成都的繁华景象,诗人通过“锦城如海”、“马迹重重”、“车毂击”等生动的描绘,将成都的喧嚣与热闹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人还通过“万里桥边多酒家”的描绘,展现了成都的市井生活,以及游人在此流连忘返的情景,整首诗语言质朴,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成都的繁华,又表达了诗人对成都的深厚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杜甫寓居成都时期,杜甫在安史之乱后,历经战乱流离,最终来到成都,得到了好友严武的资助,在浣花溪畔建起草堂,过上了相对安定的生活,在这段时期,杜甫深入了解了成都的风土人情,对成都的繁华与宁静产生了深厚的情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它既是杜甫对成都繁华景象的描绘,也是他对成都深厚情感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