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除夜作
唐·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少年妄想今除尽,
但爱清樽浸晚霞。
(注:“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这两句并非高适原诗《除夜作》中的内容,为了符合题目要求,这里进行了创意性的融入与改编,原诗只有前四句,后两句为本次回答所加,旨在构建一个完整的意境。)
作者简介
高适(约704年—约765年),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今河北景县)人,后迁居宋州宋城(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与岑参并称“高岑”,与王之涣、王翰、王昌龄等合称“边塞四诗人”,高适的诗作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
译文
在旅馆中,寒灯之下我独自难以入眠,
客居他乡的心为何变得如此凄然?
今夜故乡的亲人定是在思念着我,远隔千里,
年少时的那些妄想如今都已消散,
唯独喜爱那清酒浸润着晚霞的宁静时光。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身处异乡旅馆,对故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以及随着年龄增长,对过往妄想的淡然放下,转而享受当下宁静生活的情感变化。
赏析
“旅馆寒灯独不眠”,开篇即点出诗人孤独无眠的境遇,寒灯与孤独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清冷而孤寂的氛围。“客心何事转凄然”,进一步追问内心凄然的原因,引出下文对故乡的思念。“故乡今夜思千里”,通过想象故乡亲人对自己的思念,反衬出诗人自身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这两句则是对诗人心境变化的深刻描绘,从年少时的种种妄想,到如今对简单生活的热爱,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成熟与超脱。
创作背景
虽然“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并非高适原诗内容,但我们可以假设这样的情感变化是基于高适一生经历的提炼与升华,高适早年仕途不顺,曾长期漫游各地,体验过边塞生活的艰辛与豪情,也饱尝了人生的冷暖与孤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逐渐放下了年轻时的冲动与妄想,转而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生活的真谛,这样的改编既符合高适的人生轨迹,也体现了其诗歌中常见的主题与情感。
由于“少年妄想今除尽,但爱清樽浸晚霞”为本次回答所加,所以关于这两句的赏析与创作背景是基于对高适整体风格的理解与想象,并非历史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