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行
宋·释绍嵩
红藤拄杖独相羊,路绕东村小岭傍。
野老逢迎争识面,田夫来往各输将。
山前处处鸣榔响,林外时时度鸟翔。
此去不妨成胜赏,归时还得及斜阳。
作者简介
释绍嵩,宋代僧人、诗人,生卒年不详,他活跃于南宋时期,以诗文著称,尤其擅长描绘山林田园风光,作品多反映僧侣生活的宁静与淡泊,以及对自然美景的热爱,释绍嵩的诗风清新自然,语言质朴,富有禅意,深受当时文人士大夫的喜爱。
译文
手持红藤拐杖,我独自悠然地漫步,小路蜿蜒在东村旁的小岭边,村里的老人纷纷上前与我相识,田间的农夫也各自忙碌着,相互帮助,山前传来阵阵渔人敲击船舷的声音,林间不时有鸟儿飞翔而过,这样的出行不妨当作一次美好的游览,归来时还能赶上夕阳的余晖。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独自在山间行走的情景,通过“红藤拄杖”和“独相羊”(即独自漫步)展现了诗人的闲适与自在,诗中提到的“路绕东村小岭傍”描绘了行走的路线,而“野老逢迎”和“田夫来往”则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和谐与淳朴,山前的渔声和林外的鸟翔,为这幅田园画卷增添了生动与活力,诗人表达了对这次出行的满意和对自然美景的留恋。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自然景色与人文情感巧妙融合,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美好与和谐,诗中“红藤拄杖”与“独相羊”的意象,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形象,也传达了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而“野老逢迎”与“田夫来往”则展现了乡村社会的淳朴与热情,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诗中的渔声和鸟翔,不仅为画面增添了动态美,也寓意着自然的生机与活力。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释绍嵩游历山间或隐居乡村期间,作为一位僧人,释绍嵩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到的理解,他在游历或隐居过程中,亲身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与美好,以及自然景色的壮丽与神奇,这些感受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使他写下了这首充满禅意与诗意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自然和乡村生活的热爱与向往,以及他内心的宁静与淡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