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湘南逢雁
唐·钱起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
江山常逐客帆远,岁月不禁衙鼓催。
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
作者及朝代
作者:钱起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七年(748年)进士,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知制诰,晚年官至尚书郎,钱起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郎士元齐名,世称“钱郎”,其诗多为赠别应酬、流连光景之作,但音律谐婉,时有佳句。
译文
湘江上斑竹的枝条随风摇曳,锦翅的鹧鸪在空中飞翔。
江山总是随着客船的帆影远去,岁月却不允许衙门的鼓声催促停留。
万里归来的船上,我吹起长笛,我的心愿是与白鸥结盟,归隐江湖。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首联写湘江秋景,斑竹、鹧鸪,渲染出浓厚的悲秋气氛,颔联写诗人远行的情景,江山与客帆,衙鼓与岁月,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仕途奔波的无奈,颈联和尾联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心愿。
赏析
这首诗以湘江为背景,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江山常逐客帆远”一句,以江山与客帆的对比,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家乡的思念和对仕途奔波的无奈,而“岁月不禁衙鼓催”一句,则以岁月的无情和衙鼓的催促,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仕途的厌倦,尾联“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归隐江湖的心愿,与白鸥结盟,象征着诗人对自由、宁静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钱起在仕途奔波中,面对湘江秋景,触景生情,有感而发,钱起虽然曾一度入仕,但仕途并不顺利,多次遭贬谪,在长期的仕途奔波中,他逐渐对仕途产生了厌倦,向往归隐江湖的生活,这首诗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通过描绘湘江的自然景色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仕途的厌倦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