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风岁晚号松楸,哀哉万里为食谋。的释义

风云67个月前

诗词原文

岁晚行

北风岁晚号松楸,哀哉万里为食谋。

雪压孤村寒欲暮,月照野径人踪稀。

家书断绝音信杳,归梦迢迢路阻修。

回首故园何处是,天涯漂泊泪长流。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李颀(唐代)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生卒年不详,约活动于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713年\~756年),他擅长五言古诗和七言歌行,诗风雄浑奔放,情感真挚深沉,李颀的作品多描写边塞风光、军旅生活以及个人漂泊异乡的愁苦,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现实和诗人的个人情感。

译文

北风在岁末时节呼啸着吹过松树和楸树,可悲啊,我为了生计远行万里,大雪覆盖着孤独的村庄,天色将晚,寒意更浓;月光照耀着荒野小路,行人的踪迹稀少,家中的书信已经断绝,音信全无;归乡的梦境遥远而艰难,路途阻隔重重,回首望向故乡,却不知它在哪里,只能在这天涯海角漂泊,泪水长流。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北风呼啸、大雪覆盖、孤村寒夜、月照野径等凄凉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因生计所迫而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愁苦和无奈,诗中“北风岁晚号松楸”和“哀哉万里为食谋”两句,直接点明了诗人远行的原因和内心的哀愁。

赏析

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深沉而真挚,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和内心情感的抒发,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诗中“雪压孤村寒欲暮”和“月照野径人踪稀”两句,以景寓情,将诗人的孤独和凄凉表现得淋漓尽致,诗人在结尾处用“回首故园何处是,天涯漂泊泪长流”两句,直接抒发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感慨,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因生计所迫而远离家乡、漂泊异乡的时期,在唐代,许多文人墨客为了生计和仕途,不得不远离家乡,四处奔波,李颀作为其中的一员,也经历了这样的生活,在这首诗中,他通过描绘自己漂泊异乡的情景和内心的感受,表达了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漂泊生活的无奈,这首诗也反映了唐代社会文人墨客的生活状态和情感体验。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