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悼亡诗
朝代:魏晋
作者:潘岳
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
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
僶俛恭朝命,回心反初役。
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
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
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
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
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
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
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
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悼往讵能追,抚膺止流涕。
人事有代谢,往者成古今。
存亡异路轨,昭昧永幽隔。
肴馔尚未寒,嫡羞在兹夕。
洒扫向灵筵,能言不能谑。
哀哉人生罔极,恸哭何时已?
望彼苍苍,厥父孔迩。
抚衾长叹息,泪下沾胸臆。
娇儿索父啼,良友抚我泣。
得失不复知,是非安能识?
但闻韩原上,万古有悲风。
我情既浩荡,何物可称喻?
寄言托孤儿,此志终莫酬。
有言不闻九泉幽,愁思还绕梁椽头。
作者简介
潘岳,即潘安,字安仁,魏晋时期文学家、政治家,被誉为“中国古代第一美男”,他生于西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卒于惠帝永康元年(300年),潘岳自幼聪颖,文采出众,擅长诗赋,作品情感真挚,风格清丽,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在政治上,他曾任河阳县令、怀县令等职,但因卷入“八王之乱”而仕途坎坷,最终被害。
译文
(节选部分)
时光荏苒,冬去春来,寒暑交替,岁月匆匆,你离我而去,长眠于黄泉之下,我们被厚重的土壤永远隔绝,我心中的私念谁能理解?继续停留在这里又有什么益处呢?我勉强遵从朝廷的命令,回到原来的职务上,望着你的房屋,思念着你的人;走进你的房间,回想着你曾经的经历,帷帐屏风间已没有你的身影,但你的笔墨字迹还留在纸上,你的芬芳还未消散,遗物还挂在墙上,我恍惚中觉得你似乎还在,但回过神来又感到惊恐不安,就像那林中的鸟儿,曾经双宿双飞,如今却只剩一只;就像那河中的鱼儿,曾经比目而游,如今却在中途分离。
(重点句)
我寄托言语给孤儿,但这份思念和志向终究无法报答,即使有话想说,你也无法在九泉之下听到,我的愁思仍然萦绕在屋梁和椽头之间。
释义
“哀乐此志终莫酬,有言不闻九泉幽”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无法报答的遗憾,诗人希望通过言语寄托对逝者的哀思,但这份情感终究无法传达给已经离世的人,只能自己默默承受这份痛苦和遗憾。
赏析
这两句诗是潘岳《悼亡诗》中的精华部分,情感深沉而真挚,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己对逝者的无尽思念和无法报答的遗憾,表达了对生命的珍视和对逝者的无限怀念,诗句中的“哀乐此志终莫酬”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痛苦和无奈,而“有言不闻九泉幽”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无法传达的遗憾和悲伤,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优美,是中国古代悼亡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潘岳的《悼亡诗》是为悼念其妻杨氏而作,杨氏是潘岳的挚爱,两人感情深厚,在杨氏去世后,潘岳深感悲痛,于是写下了这首《悼亡诗》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和怀念,这首诗不仅反映了潘岳对逝者的深情厚意,也体现了魏晋时期士人对于生命、情感和死亡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