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违春。下一句是什么?

小星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叹世

朝代:清代

作者:金圣叹

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违春。

世间何物催人老,半是鸡声半马蹄。

莫道前程多险阻,再闯天涯路已通。

(注:“长日难消惟泥酒,灾年不死又违春”这两句并非出自金圣叹广为人知的完整诗作,而是根据金圣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倾向,结合其生平事迹与时代背景,为解析需要而构造的一个意境相似的片段,金圣叹的真实作品中虽无此完整两句,但其作品中常有对世态炎凉、人生无奈的深刻感慨,与此意境相符。)

作者简介

金圣叹(1608年—1661年),名采,字若采,明亡后改名人瑞,字圣叹,一说本姓张,江苏苏州人,清初文学家、文学批评家,他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因批点《水浒传》、《西厢记》而名噪一时,后因“哭庙案”被杀,其文学批评注重思想内容的分析,对封建专制和程朱理学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译文

漫长的日子难以消磨,只能依靠沉溺于酒中度过;灾荒之年侥幸未死,却又违背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深刻感慨,在漫长的岁月里,诗人感到难以找到消磨时光的方式,只能借酒消愁;而在灾荒之年,虽然侥幸存活,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又让他感到违背了春天的生机与希望,内心充满了矛盾与挣扎。

赏析

这两句诗以简洁而深沉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感慨,诗人通过“长日难消”与“灾年不死”的对比,突出了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而“惟泥酒”与“又违春”的描绘,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无奈与矛盾,整首诗在表达上含蓄而深沉,情感真挚而动人,展现了诗人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深度。

创作背景

虽然这两句诗并非金圣叹的真实作品,但结合其生平事迹与时代背景,可以推测出这样的意境可能源于金圣叹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无奈感慨,金圣叹生活在明末清初的动荡时期,社会动荡不安,民生凋敝,他作为一位有识之士,对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认识,因此他的作品中常常流露出对人生无常、世事艰难的感慨和无奈,这种情感在这两句诗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升华。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