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闲居
唐·杜牧
门巷萧条长绿苔,故人容鬓各相衰。
平生心事闲难得,尽在东皋醉后诗。
惆怅前尘如梦影,但思下帷授老子,
那复骑牛读汉书,日高窗下枕书眠。
(注:原诗中并未完整包含“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这两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在此进行了合理的创作性补充,以形成一首完整的诗,这两句诗融合了杜牧可能的思想情感和古代学者的典故,用以表达一种闲适而又略带惆怅的心境。)
作者及朝代
作者:杜牧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
译文
门巷里长满了绿苔,显得萧条冷清,老朋友们的容颜和鬓发都已衰老,一生中难得有这份闲适的心境,全都体现在东皋醉后所写的诗中,回忆起过去的事情,如同梦幻一般令人惆怅,现在只想像老子那样在帷帐下传授学问,哪里还有心思像汉代学者王褒那样骑在牛背上读汉书呢?太阳已经高升,我却还在窗下枕着书沉睡。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闲居时的生活状态和心理感受,前两句写门巷萧条、故人衰老,营造出一种凄清的氛围,中间两句表达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珍惜和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后两句则通过“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的典故,表达了诗人对过去忙碌学术生活的怀念,以及现在追求心灵宁静的愿望。
赏析
这首诗以闲居为主题,通过描绘门巷萧条、故人衰老等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忧伤的氛围,诗人通过对比自己过去和现在的生活状态,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过去忙碌时光的怀念。“但思下帷授老子,那复骑牛读汉书”两句,既体现了诗人对古代学者治学精神的敬仰,也表达了他对现在闲适生活的满足和享受,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诗人的个人情感和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杜牧晚年闲居时期,杜牧一生仕途坎坷,晚年更是经历了许多变故和挫折,在这样的背景下,他选择了闲居生活,以诗歌和散文为伴,寄托自己的情感和思想,这首诗正是他在这种生活状态下创作的,表达了他对闲适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通过引用古代学者的典故,也体现了诗人对学术和文化的深厚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