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观田家收获
唐·韦应物
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丁壮俱在野,场圃亦就理。
归来景常晏,饮犊西涧水。
饥劬不自苦,膏泽且为喜。
仓禀无宿储,徭役犹未已。
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造物于人元不薄,未须抵掌叹囊空。
作者及朝代
作者:韦应物(737年-792年),唐代著名诗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出身贵族世家,早年曾任三卫郎,后历任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刺史,韦应物的诗歌以描写田园生活和抒发个人情感为主,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作者简介
韦应物是唐代中期的重要诗人之一,他的诗歌深受陶渊明的影响,追求自然、淡泊的境界,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更倾向于田园生活,他的诗作中常流露出对自然和简单生活的向往,韦应物的诗歌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译文
农家没有几天空闲,耕种从此开始。
青壮年都在田野劳作,打谷场和菜园也已整治。
他们归来时天色已晚,还在西涧边饮水喂牛。
饥饿劳累也不觉得辛苦,喜的是天降甘霖。
粮仓里没有隔夜粮,官府征役却还未停止。
想到自己不从事耕种,却俸禄来自乡里。
上天对人本来不薄,不必拍着手掌空叹口袋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农家辛勤耕作的场景,以及他们面对生活艰辛时的乐观态度,诗人通过对比自己的安逸生活和农民的辛劳,表达了对农民的同情和敬佩,最后两句“造物于人元不薄,未须抵掌叹囊空”表达了诗人对命运的看法,认为上天对人并不苛刻,人们不必因一时的困境而唉声叹气。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家生活的艰辛与乐观,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诗中通过对比手法,突出了农民的勤劳与诗人的安逸,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同情和敬佩,诗人也通过最后两句表达了对命运的乐观态度,认为人们应该积极面对生活中的困境,不必过于悲观。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韦应物在担任地方官员期间,深入农村观察农民生活后所写,韦应物在仕途上虽有所成就,但内心更倾向于田园生活,他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农民生活的同情和敬佩,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对命运的乐观态度,这首诗不仅反映了唐代农民的生活状况,也展现了韦应物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官员对农民生活的深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