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山径湿萤黏露草,井床病叶霣秋风”,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杜荀鹤的《秋日怀乡》,以下是完整的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诗词原文:
秋日怀乡
唐·杜荀鹤
山径湿萤黏露草,井床病叶霣秋风。
荒村寂寂砧声急,独树萧萧夜色空。
故里音书应望绝,异乡人事有谁同。
归心似箭何时到,满目江山夕照红。
作者简介:
杜荀鹤(约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晚唐诗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人,出身寒微,早年曾数次应举不第,后隐居九华山苦读,终得进士及第,曾任翰林学士、主客员外郎等职,但仕途并不顺畅,晚年归隐九华山,杜荀鹤的诗作多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明快。
译文:
山间的小路上,湿润的萤火虫黏在带露的草丛中;井边的病叶在秋风中纷纷坠落,荒凉的村庄里,捣衣的砧声急促而凄凉;孤独的树木在夜色中显得更加空旷,故乡的音信应该已经断绝,异乡的人事又有谁与我相同呢?归心似箭,不知何时才能到达,眼前只见满目的江山在夕阳的映照下呈现出一片红色。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秋日乡村的荒凉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和对现实处境的无奈,前两句通过“湿萤黏露草”和“病叶霣秋风”的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凄凉的氛围;后两句则通过“荒村寂寂”和“独树萧萧”的描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孤独和寂寞的感觉,诗人还通过“故里音书应望绝”和“异乡人事有谁同”的感慨,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异乡生活的孤独感。
赏析: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描写,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衬托的手法,如“山径”与“井床”、“湿萤”与“病叶”、“荒村”与“独树”等,使得诗歌在表达上更加鲜明和有力,诗人还通过“归心似箭”的比喻,表达了对故乡的强烈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杜荀鹤在异乡漂泊时所作,当时他身处异乡,远离故乡和亲人,内心充满了孤独和思念之情,他也对现实社会的不公和黑暗感到不满和无奈,在这种背景下,他创作了这首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心境,通过描绘秋日乡村的荒凉景象和抒发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诗人表达了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未来的期待,这首诗也反映了晚唐时期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苦难生活。
希望以上解析能够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