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春日杂兴
宋·杨万里
雨余溪水掠堤平,
闲看村童谢晚晴。
檐间百舌还多事,
探借园林十日春。
作者简介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他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余首,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语言通俗活泼,构思新巧奇特,风格清新自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诚斋体”。
译文
春雨过后,溪水涨满了河堤,与河岸齐平,我悠闲地观赏着村里的孩童在傍晚的晴朗天气里嬉戏,屋檐下的百舌鸟(一种鸟,鸣声多变)还那么多事,仿佛要探问并借取园林中剩余的十日春光。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春雨过后,溪水满溢、村童嬉戏的宁静乡村景象,以及檐间百舌鸟活泼多动的情景,诗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流露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淡淡哀愁。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生动的春日乡村画卷,首句“雨余溪水掠堤平”以雨后溪水涨满的景象开篇,既点明了时节,又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充满生机的氛围,次句“闲看村童谢晚晴”通过诗人的视角,展现了村童在雨后晚晴中嬉戏的欢乐场景,进一步烘托出春天的美好,后两句“檐间百舌还多事,探借园林十日春”则以拟人化的手法,赋予百舌鸟以人的情感,形象地描绘了鸟儿对春天的留恋与不舍,同时也寄托了诗人对春天即将逝去的淡淡哀愁,整首诗意境优美,情感真挚,语言生动,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南宋时期创作的一首春日杂兴诗,当时,诗人身处乡村,亲眼目睹了春雨过后乡村的宁静与生机,心中充满了对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作为一位敏感的诗人,他也感受到了春天即将逝去的淡淡哀愁,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情感与意境的佳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对时间的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