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洛下送韩七、裴三、复先赴举
唐·白居易
相送劳劳渚,相寻远远道。
平凡俱是客,此去各为老。
日落路在眼,风生帆入抱。
不似乐天归老日,柳枝骆马两堪伤。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772年-846年)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以通俗易懂、贴近民生著称,对后世影响深远,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但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其诗作广泛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既有对民生疾苦的同情,也有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译文
在劳劳渚上我们相互送别,你们将踏上遥远的道路去赴考,我们大家都是漂泊的异乡人,此次分别后,各自都将老去,夕阳西下,前方的道路清晰可见,风起时,帆儿紧紧拥抱着风帆,但我不像乐天(白居易自称)在归老之时,既有柳枝(可能指离别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又有骆马(可能象征旅途的艰辛与孤独)让我倍感伤感。
释义
这首诗是白居易送别友人韩七、裴三和复先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不舍与对未来的感慨,首联和颔联描述了送别的场景和心情,颈联描绘了离别时的景象,尾联则通过对比自己的归老之日与友人的赴考之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关怀和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通过送别这一场景,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尾联中的“不似乐天归老日,柳枝骆马两堪伤”一句,既是对自己晚年生活的感慨,也是对友人未来旅途的担忧,情感深沉而复杂,这首诗也体现了白居易诗歌通俗易懂、贴近民生的特点,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白居易晚年时期,当时他已经历了仕途的起伏和人生的沧桑,对人生有了更深刻的感悟,而韩七、裴三和复先则是他的友人,他们即将踏上赴考的旅程,在这样一个离别的时刻,白居易写下了这首诗来表达对友人的不舍和对未来的感慨,这首诗不仅是对友人的送别之作,更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深刻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