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寻旧友半为鬼,重到西湖疑隔生。的释义

梦梦5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忆西湖旧游

朝代:清代

作者:黄景仁

欲寻旧友半为鬼,重到西湖疑隔生。

柳色春筵祗自醉,水声夜寺欲谁听。

一樽别酒空相忆,两鬓秋风渐不胜。

独倚危栏看落照,乱山高处夕阳明。

作者简介

黄景仁(1749年—1783年),字汉镛,一字仲则,号鹿菲子,常州府武进县(今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人,清朝乾隆年间著名诗人,自幼聪颖,家道中落,一生穷困潦倒,却才华横溢,诗作传世较多,风格悲凉慷慨,有“乾隆六十年间第一诗人”之誉。

译文

想要寻找昔日的友人,却发现他们中有一半已经离世,再次来到西湖,感觉像是隔了一个世界般陌生,春日里柳色依依,宴席上的我独自沉醉,夜晚寺庙的水声,又有谁能与我共听?离别时的那一杯酒,如今只能空自回忆,两鬓的秋风让我渐渐难以承受,独自倚靠在高高的栏杆上,看着夕阳落下,群山之巅,夕阳依旧明亮。

释义

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逝去友人的深切怀念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首联“欲寻旧友半为鬼,重到西湖疑隔生”直接点出主题,透露出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孤独,颔联和颈联通过描绘春日柳色、夜寺水声以及离别之酒等意象,进一步渲染了诗人对过往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孤独的感受,尾联则以独倚危栏看落照的场景收尾,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也隐含了他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

赏析

此诗情感深沉,意境悠远,语言凝练而富有表现力,诗人通过对比昔日与今日的西湖,以及友人的生死离别,展现了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诗中的自然景象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相互交融,形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尤其是尾联的“独倚危栏看落照,乱山高处夕阳明”,既是对自然美景的描绘,也是对诗人内心孤独与坚韧的写照。

创作背景

黄景仁一生坎坷,早年丧父,家境贫寒,虽才华横溢,却未能得到应有的赏识和重用,此诗可能作于诗人晚年,当他再次回到曾经与友人共游的西湖时,发现友人已多半离世,自己也年华老去,不禁感慨万千,遂写下此诗以抒发内心的愁绪和对友人的怀念,此诗也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时光流逝的深刻认识。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