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时宽大何妨醉,白首龙锺未减狂。上一句是什么?

生辉7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将进酒

唐·杜甫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

清时宽大何妨醉,白首龙锺未减狂。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在清明盛世,政策宽大,我何不沉醉其中呢?即使到了老年,头发斑白,身形佝偻,我的狂放不羁也未曾减少。

释义

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在盛世之下,对自由、对狂放的追求和坚持,尽管岁月流逝,青春不再,但诗人的内心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那份狂放和不羁,不愿被世俗所束缚。

赏析

这两句诗是《将进酒》的结尾部分,也是全诗的高潮所在,诗人以“清时宽大”为背景,表达了自己对盛世之下自由生活的向往和追求,而“何妨醉”则进一步体现了诗人对酒文化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在诗人看来,人生短暂,何不趁着盛世,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呢?而“白首龙锺未减狂”则展现了诗人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即使到了老年,诗人依然保持着年轻时的那份狂放和不羁,这种精神令人敬佩。

创作背景

《将进酒》是杜甫在天宝年间创作的一首诗歌,当时,唐朝正处于盛世之中,社会相对稳定,经济繁荣,杜甫却并未因此感到满足和安逸,他深知社会的黑暗和腐败,也看到了人民的疾苦和困苦,在这样的背景下,杜甫创作了《将进酒》这首诗,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短暂、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自由、对狂放的追求,这首诗也反映了杜甫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