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和答元明黔南赠别
宋·黄庭坚
万里相看忘逆旅,三声清泪落离觞。
朝云往日攀龙客,夜雨何时对榻凉?
自昔文章关治道,即今台阁要名流。
去天尺五东南路,暂借余光慰寂寥。
作者及朝代
黄庭坚(1045年-1105年),字鲁直,号山谷道人,晚号涪翁,洪州分宁(今江西省九江市修水县)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为盛极一时的江西诗派开山之祖,与杜甫、陈师道和陈与义素有“一祖三宗”(黄庭坚为其中一宗)之称,与张耒、晁补之、秦观并称“苏门四学士”,生前与苏轼齐名,世称“苏黄”,著有《山谷词》,且黄庭坚书法亦能独树一格,为宋四家之一。
作者简介
黄庭坚自幼聪颖好学,博览群书,尤喜诗词与书法,早年曾师从苏轼,深受其文学与思想影响,黄庭坚的诗风独特,以学问为诗,善于用典,语言锤炼,风格奇崛,与苏轼并称“苏黄”,是宋代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其书法更是自成一家,与苏轼、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
译文
我们相隔万里在此相见,竟忘记了是身处客乡;听到离别的箫声,不禁泪落离杯,令人凄然,昔日曾攀附龙鳞的朝云,如今不知何处去了;何时还能与你同榻共话,共赏夜雨呢?自古以来文章就与治道相关,现在朝廷中的台阁更是需要名流贤士,你即将前往的东南之地,离京城不远,希望你能暂借朝廷的余光,慰藉我这寂寥的心境。
释义
这首诗是黄庭坚与友人元明在黔南分别时所作,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首联写两人相隔万里在此相见,却忘记了身处异乡,离别时听到箫声,不禁泪落离杯,颔联回忆往昔,感叹友人不知去向,何时能再相聚,颈联则转入正题,指出自古以来文章就与治道相关,现在朝廷更是需要名流贤士,尾联则是对友人的祝愿,希望他能暂借朝廷的余光,慰藉自己寂寥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颈联“自昔文章关治道,即今台阁要名流”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既体现了诗人对文学的重视,也表达了对朝廷需要名流贤士的认同,这首诗也展现了黄庭坚诗歌的独特风格,即以学问为诗,善于用典,语言锤炼,风格奇崛。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黄庭坚在黔南时与友人元明分别时所作,当时黄庭坚因政治原因被贬至黔南,与友人元明相遇并相谈甚欢,然而相聚总是短暂的,离别之际,黄庭坚写下这首诗以表达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友人前程的祝愿,这首诗不仅体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真挚情感,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文人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