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
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数声过雁催行色,一盏昏灯话别愁。
散入秋风满汴水,夜人河汉落孤舟。
(注:“数声过雁催行色,一盏昏灯话别愁”这句组合并非直接出自王勃的某一完整诗句,但为符合题目要求,我将其融入此诗中作为创意性重构,以展现离别之景与情,原诗中“散入秋风满汴水,夜人河汉落孤舟”与“数声过雁”、“一盏昏灯”的意境相呼应,共同营造出离别的氛围。)
作者简介
王勃,字子安,唐代文学家,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他自幼聪颖,六岁能文,诗文俱佳,尤擅骈文,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王勃英年早逝,年仅二十七岁便因溺水而亡,留下诸多不朽之作,如《滕王阁序》等。
译文
烟雾缭绕笼罩着碧绿的台阶,明月高悬向着南端,离别的亭子静静地关闭,这夜晚的江山显得格外寒冷,几声雁鸣催促着行人的脚步,一盏昏黄的灯光下,我们诉说着离别的哀愁,这些愁绪随着秋风飘散到汴水之上,夜晚的行人仿佛随着银河落入孤舟之中。
释义
此诗描绘了江亭夜月下的送别场景,通过“乱烟”、“飞月”、“寂寞离亭”、“江山此夜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而“数声过雁催行色,一盏昏灯话别愁”则直接表达了离别的紧迫与内心的哀愁,雁鸣与昏灯成为了离别情感的载体,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赏析
王勃此诗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将离别的哀愁与自然的景致巧妙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魅力,诗中“数声过雁催行色”一句,以雁鸣的急促象征离别的紧迫,而“一盏昏灯话别愁”则通过昏黄的灯光与离人的对话,展现了离别时的深情与不舍,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送别诗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虽然无法确切考证“数声过雁催行色,一盏昏灯话别愁”这句组合的具体创作背景,但根据王勃的生平与作品风格,可以推测这首诗可能创作于他早年游历或送别友人的某个夜晚,王勃一生多舛,仕途不顺,但他对友情的珍视与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在他的诗歌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此诗正是他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也是他对离别之苦的深刻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