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临江仙·夜登小阁忆洛中旧游
宋·陈与义
忆昔午桥桥上饮,坐中多是豪英,长沟流月去无声,杏花疏影里,吹笛到天明。
二十余年如一梦,此身虽在堪惊,闲登小阁看新晴,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
作者及朝代
作者:陈与义(1090年-1138年),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洛阳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词人。
朝代:宋代
作者简介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文学家、诗人,他早年曾得到宰相寇准的赏识,但仕途并不顺畅,多次遭贬,他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有杜甫的沉郁顿挫,又有陶渊明的恬静淡雅,尤其在战乱时期,他的诗作更多地反映了人民的疾苦和对和平的向往。
译文
回忆往昔在午桥桥上畅饮,座中多是杰出的才俊,月光随着溪水静静流逝,没有声响,在杏花稀疏的影子里,吹起竹笛直到天明。
二十多年的岁月仿佛一场梦,我虽身在,回首往昔却令人心惊,如今闲暇时登上小楼观看新雨初晴的景致,微风卷起了征尘,感叹之余,那骑马的达官贵人正摇着装饰华美的马鞭。
释义
这首词上片追忆往昔在洛中与友人欢聚的美好时光,下片则抒发了词人对国家沦陷、身世飘零的感慨。“风卷征尘,堪叹处、青骢正摇金辔”一句,既描绘了眼前景象,又暗含了对时局的忧虑和对权贵们的讽刺。
赏析
这首词以追忆的方式展开,上片通过描绘昔日与友人欢聚的场景,展现了词人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怀念,下片则笔锋一转,将思绪拉回到现实,表达了词人对国家沦陷、身世飘零的无奈与感慨。“风卷征尘”一句,既描绘了战乱时期的风尘仆仆,又暗含了词人对时局的忧虑,而“青骢正摇金辔”则借代权贵们的奢华生活,与词人的境遇形成了鲜明对比,表达了词人的讽刺与不满。
创作背景
这首词创作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当时词人因避乱而流寓南方,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词人通过追忆往昔的美好时光,表达了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国家沦陷的无奈与感慨,词中也暗含了对权贵们的讽刺与不满,反映了词人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批判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