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笼中鹦鹉
唐·白居易
赤帻峨峨玉羽明,篱间新织竹笼成。
身囚缘被文章误,心苦惟应鸟语萦。
惊断高飞真可羡,怜渠无计脱尘缨。
作者简介
白居易,唐代著名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逝于唐武宗会昌六年(846年),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被誉为“人民诗人”,他的作品反映了社会现实,关注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译文
戴着红色头巾的鹦鹉羽毛鲜亮如玉,篱笆间新编织的竹笼刚刚完成,它因为美丽的羽毛而被囚禁,心中苦闷只能与鸟语相伴,它惊飞高远的本领真令人羡慕,可惜无法摆脱这尘世的束缚。
释义
“赤帻峨峨玉羽明”描绘了鹦鹉鲜艳夺目的外貌特征,红色头巾高耸,羽毛如玉般明亮。“篱间新织竹笼成”则说明了鹦鹉被囚禁的环境,新编织的竹笼象征着束缚和限制。“身囚缘被文章误”表达了鹦鹉因美丽外表而遭受不幸的境遇,这里的“文章”借指鹦鹉美丽的羽毛。“心苦惟应鸟语萦”则揭示了鹦鹉内心的苦闷,只能与同类鸟语为伴。“惊断高飞真可羡”表达了诗人对鹦鹉自由飞翔能力的羡慕。“怜渠无计脱尘缨”则流露出诗人对鹦鹉无法摆脱尘世束缚的同情。
赏析
这首诗以鹦鹉为题材,通过描绘其外貌、境遇和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自由与束缚、美丽与不幸之间矛盾的深刻思考,诗中“赤帻峨峨玉羽明”与“篱间新织竹笼成”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鹦鹉美丽外表与悲惨境遇的反差。“身囚缘被文章误”一句寓意深刻,既指鹦鹉因美丽羽毛而遭囚禁,也暗含了诗人对世间美好事物常被误解和摧残的感慨,全诗语言平易近人,情感真挚动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仕途不顺、心境苦闷的时期,白居易一生仕途坎坷,多次遭贬谪,在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际,他往往通过诗歌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感慨,这首诗中的鹦鹉形象,或许正是诗人自身境遇的写照,诗人通过描绘鹦鹉的悲惨境遇,表达了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无奈,同时也寄托了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