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您提供的关键词“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这两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放鱼(自此后在江州)》,以下是该诗的原文、作者简介、译文、释义、赏析以及创作背景。
诗词原文
《放鱼(自此后在江州)》
唐·白居易
晓日提竹篮,家僮买春蔬。
青青芹荇叶,白白菰蒲根。
洗涤置盘中,盈尺有馀芬。
柔嘉濯粲辈,荐俎溢君门。
主称会面难,一举累十觞。
饱食复闲游,奚异蛟与鼍。
忽忆浔阳屿,云水共澄鲜。
闲游竟未足,春食过可惭。
慵放经时鱼,今来花满潭。
身世局促古所哀,噞喁贪饵胡为哉?
昔为钓者所诱,今为渔者所灾。
将移数仞峰,未浚一寻湄。
鱼鱼自相逐,水水自相随。
初于红蓼浦,终向白云涯。
渔者慎勿近,畏惊鸥鹭飞。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之一,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歌反映了人民疾苦和社会矛盾,具有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译文
清晨提着竹篮,家僮买来了春天的蔬菜,青青的芹荇叶,白白的菰蒲根,洗涤后放在盘中,盈尺之间散发着馀香,这些柔嫩美好的蔬菜,被供奉在君王的宴席上,主人说见面难得,于是举杯畅饮,一连喝了十多杯,饱食之后闲游,与蛟龙和鳄鱼又有何异呢?忽然想起浔阳江上的小岛,那里的云水澄澈鲜明,闲游竟然还未尽兴,春天的食物已经吃得过多了,真是惭愧,懒得放生的鱼儿,如今已经游满了花潭,身世局促自古以来就是悲哀的,鱼儿为何还要贪恋饵料呢?过去被钓者所诱,如今又遭渔者之灾,想要将它们移到数仞高的山峰上,却未能疏通一寻深的河岸,鱼儿们自相追逐,水水自相伴随,从红蓼浦开始,最终游向白云之涯,渔者们千万不要靠近,以免惊扰了鸥鹭的飞翔。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述诗人对放鱼这一行为的反思,表达了对鱼儿命运的同情和对自然生态的关怀,诗人先描述了买春蔬、洗涤置盘、供奉君门的场景,然后引出对鱼儿命运的思考,他感叹鱼儿身世局促,贪饵而遭灾,表达了对鱼儿不幸遭遇的同情,他也通过放鱼这一行为,寄托了对自然生态的向往和关怀。
赏析
这首诗以放鱼为题材,通过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诗人通过对比鱼儿在红蓼浦和白云涯的不同命运,表达了对鱼儿命运的同情和对自然环境的向往,他也通过放鱼这一行为,寄托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整首诗语言平易通俗,意境深远,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独特的艺术风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白居易在江州(今江西九江)任职期间所作,当时,他因上书言事得罪权贵,被贬为江州司马,在江州期间,他深入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同时也对自然生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这首诗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而成的,诗人通过放鱼这一行为,表达了对自然生态的关怀和对生命的尊重,同时也寄托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