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树微茫疑误墨,风松萧瑟有新声。下一句是什么?

小编86个月前

诗词原文

山行

朝代:清代

作者:查慎行

远望烟树微茫疑误墨,近听风松萧瑟有新声。

曲径穿花寻旧梦,斜阳倚石候归程。

山深林密人稀至,水浅溪清鸟自鸣。

此行不为求仙药,只愿闲游得此生。

作者简介

查慎行(1650年-1727年),原名嗣琏,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号他山,晚年又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代著名诗人、学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进士,特授翰林院编修,入直南书房,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乞休归里,家居十余年,著述甚丰,查慎行学识渊博,诗宗宋人,风格清新隽永,为清初诗坛“浙派”领袖。

译文

远望那烟雾缭绕的树林,朦胧得像是误入了水墨画中;近处听来,风中的松涛声带着萧瑟,却又有新的旋律响起,沿着曲折的小径穿过花丛,追寻着往昔的梦境;夕阳斜倚在石头上,仿佛在等待着归途的行人,山林深处,树木茂密,人迹罕至;溪水浅浅,清澈见底,鸟儿自由自在地鸣叫,此番出行并非为了寻求长生不老的仙药,只愿在这闲游中度过此生。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山中行走时所见所感,首联“远望烟树微茫疑误墨,近听风松萧瑟有新声”以视觉和听觉的结合,展现了山林的朦胧美和松涛的自然之声,颔联和颈联则通过曲径、斜阳、山深、水浅等意象,进一步描绘了山行的幽静与闲适,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闲游生活的向往和满足。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行的所见所感,充满了诗情画意,首联的“烟树微茫疑误墨”以水墨画的意境描绘了山林的朦胧美,而“风松萧瑟有新声”则通过听觉的描绘,使山林显得更加生动,颔联和颈联的意象选择也极具匠心,曲径、斜阳、山深、水浅等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宁静而优美的山林画卷,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闲游生活的热爱和向往,使整首诗的主题得到了升华。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查慎行在山行时所作,诗人身处山林之中,被眼前的美景所打动,于是写下了这首描绘山行所见所感的诗,诗中充满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深刻思考,这首诗也展现了查慎行作为“浙派”领袖的诗歌风格,即清新隽永、意境深远。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