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出自哪首诗?

风云66个月前

诗词原文

游天台山

唐·皎然

稷山并海出遥碧,禹穴生云成暮阴。

赤城霞起建标秀,瀑水遥挂千丈襟。

落日渚宫烟树微,秋风石濑水声悲。

欲寻高士问芝术,水阔山长路转迷。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是唐代著名的诗僧,俗姓谢,字清昼,湖州长城(今浙江长兴)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颜真卿、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均有交往,皎然的诗歌创作成就颇高,尤其在山水田园诗方面有着独特的造诣,其诗作风格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译文

稷山与大海相接,呈现出遥远的碧绿色;禹穴中生出云雾,形成了傍晚的阴沉景象,赤城山霞光万道,山峰挺拔秀丽,瀑布如同千丈白练,远远挂在山间,落日时分,渚宫的烟树变得朦胧不清;秋风中,石濑的水声带着几分悲凉,我想要寻找高士询问芝草仙术,但水阔山长,道路变得愈发迷茫。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游览天台山时的所见所感,首联写稷山与大海的壮丽景色,以及禹穴生云的神秘氛围;颔联则通过赤城山的霞光和瀑布的壮观,进一步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之美;颈联转而描写落日和秋风中的景色,带有几分萧瑟和悲凉;尾联则表达了诗人想要寻找高士、探寻仙术的愿望,但面对茫茫山水,却感到前路迷茫。

赏析

这首诗以游天台山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丰富的想象,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氛围,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描写,将稷山的碧绿、禹穴的云雾、赤城的霞光、瀑布的壮观等景象描绘得栩栩如生,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诗人还通过落日、秋风等意象,营造出一种萧瑟和悲凉的氛围,与前面的壮丽景色形成鲜明对比,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尾联则表达了诗人对高士和仙术的向往,以及面对茫茫山水的迷茫和无奈,使诗歌的主题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

创作背景

皎然作为一位诗僧,对山水田园有着深厚的感情和独特的感悟,他游览天台山时,被这里的自然美景和神秘氛围所深深吸引,于是写下了这首《游天台山》,这首诗不仅展现了天台山的自然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高士和仙术的向往,以及面对茫茫山水的迷茫和无奈,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感悟。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