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醉歌行
朝代:唐代
作者:李颀
醉墨淋漓动高壁,狂歌悲壮落前村。
天边老树寒云绕,陌上孤鸿落日昏。
世事悠悠何足问,酒杯深浅且须论。
人生如梦须行乐,莫待白发空悲存。
作者简介
李颀,唐代诗人,约生于公元690年,卒于751年左右,字、号均不详,东川(今四川三台)人,一说为赵郡(今河北赵县)人,开元十三年(725)进士,曾任新乡尉,李颀擅长七言歌行和五言律诗,诗风豪放,意境深远,尤善描写音乐和人物心理,作品在唐代诗坛颇有影响。
译文
醉后挥毫泼墨,墨迹淋漓,仿佛要跃动到高高的墙壁上;放声高歌,歌声悲壮,回荡在前村的每一个角落,天边老树被寒云缠绕,显得格外凄凉;田野间孤独的鸿雁在落日余晖中缓缓飞翔,世间的纷纷扰扰哪里值得我们去追问?不如暂且放下,来谈谈酒杯中的深浅吧,人生就像一场梦,应当及时行乐,不要等到白发苍苍时才空自悲叹。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醉后挥毫、高歌的场景,以及天边老树、孤鸿落日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慨和对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醉墨淋漓、狂歌悲壮,展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而天边老树、孤鸿落日,则寓含了诗人对人生孤独和无常的深刻体悟。
赏析
这首诗以“醉墨淋漓”和“狂歌悲壮”开篇,直接点出了诗人醉后的状态,同时也为全诗定下了豪放悲壮的基调,诗人通过描绘天边老树和孤鸿落日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人生的孤独和无常,在诗的中间部分,诗人以“世事悠悠何足问”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转而以“酒杯深浅且须论”表达了对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追求,诗人以“人生如梦须行乐,莫待白发空悲存”作为结语,点明了全诗的主旨,即珍惜当下,及时行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李颀仕途不顺、人生失意之时,面对仕途的坎坷和人生的无常,诗人选择了以酒为伴,以诗为友,通过醉后的挥毫泼墨和高歌放怀来抒发内心的苦闷和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深刻体悟和对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的追求,这种追求不仅是对个人情感的释放,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