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早兴
宋·白居易
晨光出照屋梁明,初打开门鼓一声。
犬上阶眠知地湿,鸟临窗语报天晴。
半销宿酒头仍重,新脱冬衣体乍轻。
太平事业方施设,谁遣晨鸡苦唤回?
作者及朝代
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但需注意,虽然白居易是唐代著名诗人,此处的“宋·白居易”可能是个误标,因为这首诗实际上出自唐代白居易之手,在解析时,我们按照白居易为唐代诗人的事实进行。)
作者简介
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白居易的诗作在唐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译文
清晨的阳光照进屋内,照亮了屋梁,刚打开门,就听见一阵鼓声,小狗在台阶上睡觉,似乎知道地面潮湿,鸟儿在窗前啼叫,报告着天晴的好消息,昨晚的酒意尚未完全消散,头还有些沉重,刚刚脱下厚重的冬衣,身体感觉轻快了许多,我正着手规划着国家的太平事业,是谁让那晨鸡苦苦地把我唤醒?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清晨起床时的所见所感,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清晨宁静生活的喜爱,诗末两句透露出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切和忧虑,以及对未能尽兴规划国家太平事业的遗憾。
赏析
这首诗以清新自然的语言,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好,前六句通过晨光、鼓声、犬眠、鸟语等细节,生动地刻画了清晨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富有生机的氛围,后两句则笔锋一转,由对清晨美景的描绘转向对国家大事的关切,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太平事业的忧虑和未能尽兴规划的遗憾,这种由景及情、由小及大的写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白居易担任官职期间,当时他正值壮年,对国家大事充满热情,由于种种原因,他可能未能完全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因此在这首诗中流露出对未能尽兴规划国家太平事业的遗憾,通过描绘清晨的宁静与美好,也反映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某种逃避,这种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使得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