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蜀相
唐·杜甫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剑外归来席未温,南征浩荡信乾坤。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注:您提供的关键词“剑外归来席未温,南征浩荡信乾坤”实际上是对原诗内容的部分改写或提炼,原诗中并未直接连续出现这两句,但根据意境和您的要求,我将整首诗呈现,并重点围绕与关键词相关的意境进行解析。)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一生颠沛流离,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其作品广泛深刻地反映了这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
译文
(针对关键词相关部分进行翻译)
“剑外归来席未温”意为:从剑阁之外(指四川北部,当时为唐军与叛军交战之地)归来,家中的宴席还未冷却,形容归心似箭,急于与家人团聚的心情。
“南征浩荡信乾坤”虽非原句,但可理解为:南下征战,气势浩荡,深信天地之间自有公理正义,表达了对国家统一和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
释义
这两句诗(或意境)描绘了诗人杜甫在得知国家收复失地(如“剑外忽传收蓟北”)后,急于返回家乡,与家人团聚,同时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和正义事业的坚定信念与乐观态度。
赏析
这两句诗体现了杜甫深厚的家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通过“剑外归来席未温”的生动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深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而“南征浩荡信乾坤”则表达了他对国家统一事业的坚定信念,以及对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乐观态度,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是杜甫诗歌中的佳作。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年)春,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杜甫听到唐军收复河南河北的消息后,非常高兴,写下了这首诗,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国家收复失地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和平生活的美好憧憬,虽然“剑外归来席未温,南征浩荡信乾坤”并非原句,但整首诗的氛围和意境与这两句所传达的情感是高度一致的,都体现了杜甫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和乐观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