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下一句是什么?

风云46个月前

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陆游的《春游》,以下是诗词原文及各方面的解析:

春游

宋·陆游

一百五日春郊行,三十六溪春水生。

柳花飞入正行处,鸠鸟啼时欲雨声。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平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译文

在春天的一百零五天里,我来到郊外的田野间漫步,此时三十六条溪流都已经春水盈盈,柳絮随风飞舞,恰好飘入我正行走的路上,斑鸠鸟在枝头啼叫,仿佛预示着即将下雨的声音。

释义

“一百五日春郊行”描述了诗人春日里在郊外游玩的时节,“一百五日”通常指从冬至后的第一百零五天,即春分后的某个日子,这里泛指春天;“三十六溪春水生”则描绘了春天到来,溪水开始涨水的景象,三十六溪是泛指,形容溪流众多;“柳花飞入正行处”描绘了柳絮随风飞舞,落在诗人行走的路上,增添了春日的浪漫气息;“鸠鸟啼时欲雨声”则通过斑鸠的啼叫,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日郊游的景象,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诗人通过“一百五日春郊行”和“三十六溪春水生”两句,点明了时间和地点,同时展现了春天的气息和溪水的生机。“柳花飞入正行处”一句,将柳絮的轻盈与诗人的行走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轻盈飘逸的氛围,而“鸠鸟啼时欲雨声”一句,则通过斑鸠的啼叫,预示着天气的变化,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和层次感,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展现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

创作背景

陆游一生热爱自然,善于从自然中汲取灵感,他的许多诗作都描绘了自然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这首诗可能是在陆游晚年时期,他闲居乡间,享受自然美景时所作,在春天这个万物复苏的季节里,陆游来到郊外的田野间漫步,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和溪水的生机,于是写下了这首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诗作,这首诗也反映了陆游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展现了他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文章下方广告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