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孤驿
唐·郑谷
随牒人间不自怜,衢州孤驿更萧然。
空庭月影悠悠过,满地风霜夜夜寒。
远路梦魂迷驿树,异乡人事忆江烟。
明朝又是孤舟别,愁见河桥酒旆悬。
作者简介
郑谷,字守愚,唐代晚期著名诗人,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他自幼聪颖好学,文思敏捷,工于作诗,与许棠、任涛等合称“芳林十哲”,郑谷的诗风清新通俗,尤长于五律,时人称为“郑五律”,在晚唐诗坛上颇有影响,他的部分作品反映了晚唐社会的动荡和人民的疾苦,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
译文
随着官府的文书漂泊人间,我并未过多自怜自艾,但来到衢州的这座孤驿,却感到更加凄凉孤寂,空旷的庭院中,月影缓缓移动,满地的风霜让夜晚更加寒冷,远行的路上,梦魂常常迷失在驿站的树木间,而异乡的人事又让我时常怀念起家乡的江烟,明天又要乘孤舟离别此地,心中愁苦,不愿看见河桥边那悬挂的酒旗,因为它会勾起我更多的离愁别绪。
释义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在衢州孤驿的所见所感,表达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与愁苦,首联点明诗人随官府文书漂泊的境遇,以及到达孤驿后的凄凉感受;颔联通过空庭月影、满地风霜的描写,进一步渲染了孤驿的冷清与孤寂;颈联则通过梦魂迷失、怀念江烟的叙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切思念;尾联以即将离别孤驿、愁见酒旗作结,深化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赏析
这首诗以孤驿为背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愁苦,诗中“随牒人间不自怜”一句,既表现了诗人的豁达与坚韧,又暗示了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与接受,而“衢州孤驿更萧然”一句,则直接点明了孤驿的冷清与孤寂,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情感基调,接下来的诗句,通过月影、风霜、梦魂、江烟等意象的描绘,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郑谷仕途不顺、漂泊异乡之时,晚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仕途艰难,许多文人墨客都面临着漂泊流离的命运,郑谷作为晚唐著名诗人之一,也未能幸免于难,他在仕途上屡遭挫折,不得不随官府文书四处漂泊,在这段漂泊生涯中,他来到了衢州的一座孤驿,并在此地写下了这首充满愁苦与思乡之情的诗作,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漂泊生涯的无奈与愁苦,以及对家乡的深切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