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词出自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南溪早春》,全诗原文如下:
南溪早春
宋 杨万里
还家五度见春容,长被春容恼病翁。
高柳下来垂处绿,小桃上去末梢红。
卷帘亭馆花香透,攲枕山房竹影通。
风南忽从木末来,新月徘徊出云罅。
作者简介:
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文学家、官员,他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语言通俗易懂,风格清新自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四大家”,杨万里的诗作数量颇丰,且多反映社会现实和民生疾苦,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译文:
回到家中五次见到春天的景色,却常常被春天的景色惹得我这病翁心生烦恼,高大的柳树垂下绿丝绦,小桃树的花朵已经开到树梢上,呈现出一抹鲜艳的红色,卷起帘子,亭馆里花香四溢;斜倚在枕上,山房外竹影婆娑,南风忽然从树梢间吹来,新月缓缓地从云缝中露出。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回到家乡后五次见到春天的景色,虽然被春天的美景所困扰(此处“恼”字可能含有诗人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但诗中更多地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活力,高柳垂绿、小桃绽红、花香竹影,以及南风的吹拂和新月的出现,共同构成了一幅早春的美丽画卷。
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景色,通过高柳、小桃、花香、竹影等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春天的生机盎然和美丽动人,诗人运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春天赋予了情感,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诗人也通过“风南忽从木末来,新月徘徊出云罅”等诗句,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向往,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杨万里在回到家乡后,面对五次见到的春天景色有感而发,诗人通过描绘早春的自然美景,表达了对家乡的热爱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诗人也可能在诗中寄托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以及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思考,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来寻求心灵的慰藉和寄托,也体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