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狱中题壁
清·谭嗣同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有力杀贼,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快哉快哉!
问囚自是麤官分,无奈名花解笑人。
作者及朝代
作者:谭嗣同
朝代:清代
作者简介
谭嗣同(1865年-1898年),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中国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百日维新)的主要参与者之一,与杨深秀、杨锐、刘光第、林旭、康广仁并称“戊戌六君子”,他主张中国要强盛,必须大力发展民族工商业,学习西方资产阶级的政治制度,1898年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杀,年仅33岁,为“戊戌六君子”之一,其所著的《仁学》,是维新派的第一部哲学著作,也是中国近代思想史中的重要著作。
译文
(全诗译文,但重点解析所给关键词句)
- “问囚自是麤官分,无奈名花解笑人。”
- 译文:审问我不过是粗鄙官吏的职责所在,无奈的是,我这朵名花(比喻自己)却懂得对人微笑(表达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态度)。
释义
- “问囚自是麤官分”:这里的“问囚”指的是审问囚犯,“麤”同“粗”,意为粗鄙、粗糙,整句意思是审问囚犯是官吏的职责所在,没有什么特别。
- “无奈名花解笑人”:这里的“名花”比喻谭嗣同自己,他自比为高洁之花,即使面临死亡,也依然保持微笑,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赏析
这两句诗是谭嗣同在狱中题壁之作的一部分,展现了他面对死亡时的从容与坚定,在封建专制统治下,谭嗣同作为维新派的代表人物,因参与戊戌变法而被捕入狱,面对即将到来的死亡,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恐惧与退缩,反而以一种超然物外的态度,将审问视为官吏的职责所在,而自己则如同名花一般,即使面临凋零,也依然保持微笑,展现出一种高尚的情操和坚定的信念,这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精神,不仅是对个人生死观的超越,更是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强烈控诉和反抗。
创作背景
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参加领导戊戌变法,失败后被捕,在狱中意气从容,写下了这首诗,这首诗不仅表达了他对封建专制统治的强烈不满和反抗精神,也展现了他作为维新派代表人物的高尚情操和坚定信念,在面对死亡时,他依然保持微笑,表现出一种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成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