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山居杂诗
唐·皎然
溪翁那问市朝事,蔬食不生杯炙心。
云卧共知高士趣,松风偏会野人吟。
寒林日暮鸟声远,秋径草深人迹稀。
自笑无成今老大,空余词赋似扬云。
作者及朝代
作者:皎然
朝代:唐代
作者简介
皎然,唐代著名诗僧,俗姓谢,字清昼,吴兴(今浙江湖州)人,他是南朝文学家谢灵运的十世孙,早年曾从事儒学,后出家为僧,与韦应物、灵澈、陆羽等人交往密切,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多写山水田园和佛家生活,风格清丽闲淡,为唐代诗僧中的佼佼者。
译文
溪边的老翁哪会关心市井朝廷中的俗事,吃着粗茶淡饭,心中不再有对杯中美酒和炙烤肉食的渴望,他像高士一样卧于云间,享受着山林之乐,松风阵阵,似乎也在与他一同吟咏,寒冷的林间,日暮时分鸟鸣声渐渐远去,秋天的田径上,草木深茂,人迹罕至,我自嘲至今一事无成,年华已老,只剩下些类似扬雄那样的辞赋之作罢了。
释义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山居生活的宁静与淡泊,通过溪翁的形象,表达了诗人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以及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和享受,诗中“蔬食不生杯炙心”一句,直接点明了诗人内心的平和与无欲无求。
赏析
皎然的这首诗以其清新脱俗的语言,展现了山居生活的闲适与自在,首联“溪翁那问市朝事,蔬食不生杯炙心”直接点题,将溪翁(诗人自喻)与世俗名利隔绝的形象刻画得淋漓尽致,颔联“云卧共知高士趣,松风偏会野人吟”进一步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高士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颈联“寒林日暮鸟声远,秋径草深人迹稀”则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与荒凉,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尾联“自笑无成今老大,空余词赋似扬云”则流露出诗人对自己一生未竟事业的淡淡哀愁,但又不失豁达与自嘲,使整首诗在淡泊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皎然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山林寺庙中度过,他热爱自然,追求心灵的宁静与自由,这首诗很可能是他在某个秋日黄昏,独自漫步于山间小径时,有感而发,借以表达自己对世俗名利的超脱态度和对自然生活的热爱,通过这首诗,我们可以感受到皎然那颗不为世俗所累,追求精神自由的纯净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