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原文
秋夜愁思
湿云不散雁呼伴,幽室无声灯坠花。
冷月穿帘映孤影,寒风入户摇空家。
愁肠百结难消解,泪眼朦胧易感伤。
遥念故人何处去,秋声夜雨更凄凉。
作者:李暮秋(虚构)
朝代:唐朝(虚构背景)
作者简介
李暮秋,唐代末年一位不为世人所熟知的诗人,他生于乱世,一生颠沛流离,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悟,其诗作多抒发个人愁绪与对时局的无奈,风格凄婉哀怨,情感真挚动人,尽管在历史的长河中他的名字并不显赫,但其作品却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译文
湿重的云彩久久不散,大雁在空中呼唤着同伴;幽暗的室内寂静无声,只有灯花坠落,映衬着孤寂,冷月穿过窗帘,映照着孤独的身影;寒风穿过门户,摇动着空旷的房屋,愁绪如肠,千头万绪难以消解;泪眼朦胧,极易被感伤所触动,遥想故人如今身在何方,秋夜的雨声和风声更添几分凄凉。
释义
本诗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思与孤独,首联“湿云不散雁呼伴,幽室无声灯坠花”以自然景象寓情于景,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沉重与孤寂;颔联“冷月穿帘映孤影,寒风入户摇空家”进一步渲染了秋夜的凄凉氛围,强化了诗人的孤独感;颈联“愁肠百结难消解,泪眼朦胧易感伤”直接抒发了诗人的愁绪与感伤;尾联“遥念故人何处去,秋声夜雨更凄凉”则表达了诗人对故人的思念与对时局的无奈。
赏析
本诗在艺术上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巧妙地将自己的愁绪与孤独融入其中,使读者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刻体会到诗人的内心世界,二是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诗人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营造出一种凄美而深远的意境,使读者在品味诗句的同时,也能领略到诗歌的韵味与魅力,三是情感真挚,感人至深,诗人将自己的愁绪与感伤直接抒发出来,情感真挚而动人,使读者在产生共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对人生的深刻体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唐代末年,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战乱频繁,人民生活困苦,诗人李暮秋身处乱世之中,对人生有着深刻的体悟与感慨,他通过描绘秋夜的景象,将自己的愁绪与孤独融入其中,表达了对时局的无奈与对人生的感慨,诗人也通过这首诗寄托了对故人的思念与对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在这样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下,这首诗无疑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真实写照与深刻反映。